父母用兒語和寶寶交流的本能 編輯:中國母嬰網小編 閱讀次數:
導讀:
用非常簡化的語言,即兒語來交談。這里使用的一般都是很短的表達(例如“您好”),只有一到三個音節而且很大部分是延長了的元音;語言簡化(例如用“汪汪”代替“小狗”),也包括語法;這些表達攜帶的信息不多;
兒語式的表達更加溫柔、緩慢、有節奏而且音調較高;聲音...
用非常簡化的語言,即兒語來交談。這里使用的一般都是很短的表達(例如“您好”),只有一到三個音節而且很大部分是延長了的元音;語言簡化(例如用“汪汪”代替“小狗”),也包括語法;這些表達攜帶的信息不多; 兒語式的表達更加溫柔、緩慢、有節奏而且音調較高;聲音的頻帶更寬,音調大概上升三個半音程,另外音域也擴大到兩個八度;常常用到重疊詞(“恩恩”“喔喔”);更加強調重音,并且將表達套在旋律中。兒語是被研究得最多的本能行為,被認為是本能行為的代表。對于寶寶來說,兒語代表了對身體調節的適應,因此可以很好地和發展狀況相配合。 也就是說,父母正好在寶寶剛開始發展“聽”和“說”的能力時對他起到了接應。寶寶的聽覺對較高的頻率格外敏感,節奏和旋律可以起到調節神經系統興奮程度的作用,至于話語的內容則并不重要。因此他們對成年人的語言并不感興趣而且容易感到壓力過大。
一項研究找出了母親的語言和母親對寶寶移情能力之間的聯系:那些主要用成年人的語言和寶寶講話的父母,通常感覺不太細膩。通過使用兒語父母可以和寶寶感同身受。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本網站立場,如有侵權,請您告知,我們將及時處理。 上一篇:一歲前寶寶與人的恒定性
下一篇:訓練七個月寶寶說話的方法
|
||